English

奥地利事件 政治欧洲的催化剂?

国际观察
2000-02-14 来源:光明日报 杨志清 我有话说

奥地利极右组织自由党进入政府已经成为现实。这一现实使欧盟各国认识到民主制度的脆弱,进而意识到政治欧洲建设的迫切性。

《罗马条约》规定,欧洲“是建立在自由、民主、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权基础之上的”。《阿姆斯特丹条约》指出,当成员国以“严重持续方式”破坏这些原则时,欧盟可以对它进行包括停止在理事会表决权在内的处罚。但没有任何条约赋予欧盟对一个成员国的政府组成进行干预的权利。欧盟14个成员国1月31日对奥地利的警告是成员国政府对奥地利政府的双边政治举动,而作为欧盟条约“守护者”的委员会由于没有明确法律依据而无法采取任何行动,欧盟轮值主席国葡萄牙最终也还是邀请奥地利极右派部长参加有关的非正式部长理事会。这无疑反映了欧盟机制上的缺陷。

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普选制和多数取胜制。有学者认为,海德尔的自由党靠27%的选票进入政府并不反映绝大多数奥地利选民的意愿,奥地利联合政府组成后全国各地持续不断的游行说明了这一点。但没有人可以否认,自由党是通过合法选举成为该国第二大党的,它同人民党联合组阁也是完全符合有关法律程序的。这就说明,反民主的极右派完全可以通过合法选举取得政权。

在欧洲国家,靠5%左右的选票而进入政府的政党不在少数。所以,正如欧盟理事会主席国葡萄牙外长所说,“今天在奥地利发生的事,明天也完全可能在其他欧洲国家发生”。事实上,近几年极右势力在许多欧洲国家的立法选举中都有不俗的表现。挪威的极右派有15%的选票,法国的极右组织有14.9%的选票,比利时的极右组织在北部弗拉芒地区发展很快,在安特卫普的得票率有30%。这些极右组织都宣扬极端民族主义和地方主义,其共同特点是排外仇外,反对传统的议会政治,指责传统政党腐败并垄断政权,反对欧洲一体化,反对欧盟扩大。它们对民主价值和欧洲建设形成了严重挑战。作为西方民主发源地的欧洲对此不能不感到忧心忡忡。

此外,欧洲各国也不会忘记当年希特勒也是通过选举上台的。德国纳粹党在1928年5月举行的国会选举中仅获81万选票,但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却获得了36.8%选票。1933年1月30日兴登堡总统授权希特勒组阁,同年3月国会通过一项将全权授予希特勒的法案。1934年8月兴登堡病死,希特勒就自任“元首”,建立了“第三帝国”。当年,许多欧洲国家对希特勒采取姑息纵容政策,最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一惨痛的历史教训欧洲是不会忘记的。

此次欧盟14国对奥地利实行停止双边政治关系的制裁,从根本上说是欧洲不允许历史重演,同时也说明欧洲“旧大陆正从共同市场时代走向共同政治和共同价值的时代”。最近出版的比利时《快报》周刊认为,从历史学角度看,人们大概应该感谢海德尔,正是由于他的表现,“政治欧洲有可能向前迈进一步”。这家周刊认为,“欧洲建设在维也纳褐色华尔兹冲击下,有可能出现一部以共同价值、原则和历史作为基础的欧洲宪法”。

经过几十年的风雨历程,欧洲一体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保证了欧洲的和平,带来了欧洲的繁荣,但奥地利极右派进入政府说明了欧洲民主政治的不确定性。如果说,和平与繁荣已经是到手的成果,民主却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迎接这一挑战的唯一选择就是政治欧洲的建设。海德尔的“功绩”就是把政治欧洲建设作为一个紧迫课题摆到了欧盟各国领导人的议事日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